我自認是木舌,我在香港生活時是不太著重飲食,平日吃平民級茶餐廳,故不能分辨食物水平之高低,但評價加拿大食物好不好吃標準就相當明顯,我只能給合格及不合格。
加拿大食物種類
西餐/快餐
素知,加拿大是移民大國,輸入大量外來文化。以我認知加拿大最著名的是楓糖漿,一般有楓糖餅乾、楓糖紅茶、楓糖鬆餅。還有肉汁奶酪薯條(Poutine)、海狸尾 (Beaver Tail) 、加拿大麵包Nan(跟法包相似但較軟熟),都不屬於主食類型,可以斷言加拿大不算有獨特的飲食文化。
在加拿大,天氣太冷,一般快餐 – 漢堡包、披薩、薯條及電磁爐煮的食物不是在變冷的途中,就是在加熱的途中。以我觀察加拿大的食客主動要求店家微波爐加熱,但這個如果發生在香港,要等食客要求店家加熱,那是真的很生氣才會這樣做,是死罪。這也是為什麼人人都說去外國要吃越南pho的原因,保證風險低。
題外話,因為我曾經在餐廳後廚工作過,了解到餐湯是由現成湯包解凍再加熱,最誇張的是就連水果盒都可以是用糖水浸泡的原桶水果中分裝出來,這邊的快餐真的太取巧。
中餐
來到大家最關心的中餐及港式茶餐。中餐最大的重點是明火與炒鍋(鑊),正如Uncle Roger所說中餐最考功夫是炒功,當中最重要是「鑊氣」(wok-hay)。好的中餐廳,是有一個煤氣/然氣爐灶,以及一個生鐵鍋(鑊)。在大城市(例如:温哥華、多倫多和卡加利),華人的市場及競爭較大,相對食物質素是有,但一離開這些區域,譬如到了洛𥕛山脈上的華人/亞洲餐廳,基本不合格,只能用現成湯包煮麵,因為很多食材很難買到並運到山上。
至於這裡的中餐/港式茶餐值不值這個價錢?以一個客觀指標來衡量消費會否超過自己的負擔:時薪。基本用1個小時的工資去吃一頓中餐,進茶餐廳一餐連小費相等港幣$100,或多或少有點回到大學打工時代咬緊牙付款的經濟水平。見著中產移民加拿大的Youtuber每周推薦食物,但細想,他們拍片要製作內容的成本,平常人不能會隨便外食。
有趣的是,香港在疫情時候流行兩餸飯、三餸飯,回家翻熱就是一餐;而加拿大這邊的華人超市也有現成的熱食。當然會貴香港一倍,不過水準是可以,份量是足夠,有時一個人一個飯可以分開2餐吃。
總結
我認為加拿大的食物水準是相當飄忽,有不少都是預先做好,放在warmer裡等客人點,但可以肯定的是,連鎖快餐Tim Hortons 跟A&W是相對經濟實惠,下單後立刻製作,起碼不用每次出外吃飯經歷Trial and error。
另一邊廂,能夠在加拿大找到中餐、粵菜、港式美食,加上華人的外賣平台出現,現在選擇性是多了,絕對是時代的進步。我很難想像以前第一批移民人士是過著怎麼的生活。但無可否認,中餐菜式依然小眾人的選擇,價格依然偏貴。